青銅佛像清洗知識
發(fā)布時間:2015-02-09 10:48:01
為了配合館藏文物的整理工作,四川省文物保護實驗室于2001年12月至2002年3月,對館藏的一件鎏金青銅佛像進行了清洗。
佛像為青銅鑄造,清代,高16.7cm,清洗前表面被污物覆蓋,但仍能看出,除發(fā)髻外通體鎏金。鎏金層與青銅基體連接較好,但在手、足、鼻、膝等較突出的部位,鎏金層磨損脫落嚴重,在背部、手臂等較平整的部位,鎏金層也有脫落,且有明顯的劃痕。佛像表面覆蓋的污物,多為油污吸附灰塵后形成的軟質污物,在鎏金脫落嚴重的部位有綠色或棗紅色銅銹。鑒于佛像的保存現狀并不樂觀,為避免清洗過程中,損傷鎏金層和青銅基體,應選擇安全穩(wěn)定的清洗劑。
通過查閱文獻,并結合實驗室試驗,我們選擇用對青銅器幾乎沒有腐蝕性的乙醇,作為青銅佛像的主要清洗劑,對于局部較難處理的銹層,用絡合能力較強的氨三乙酸,結合手工機械方法,進行清洗。清洗采用60%乙醇水溶液,調節(jié)PH至弱堿性,因其主要成分是無水乙醇,因此對于佛像表面的污物主要起軟化溶解的作用,弱堿性條件下,可以使鎏金層表面的銅銹軟化溶解。然后,用脫脂棉,將表面軟化溶解的污物小心擦掉。
具體的操作工藝是,用60%的乙醇水溶液浸泡濕脫脂棉,敷在污物表面,待其軟化后,再用干凈的浸有60%乙醇的脫脂棉輕輕擦拭佛像表面,銹層較厚時,可多次反復操作,直至將污垢完全洗凈為止。大部分的污物用該方法處理,都可得到理想的效果,但對少量較硬的銹蝕層,可用5%氨三乙酸絡合劑進行絡合,操作工藝與氨性酒精相同。局部又硬又厚的銹殼,可先用犀角剔刀,輕輕將表面的銹殼剔掉,然后再用清洗劑進行清洗。
經過近四個月的清洗,佛像已恢復了本來面目。在清洗后,佛像表面鎏金層的損傷情況也一覽無余,但仍難以掩蓋其華麗、端莊、肅穆之氣。佛像的頭部,發(fā)髻顏料完全被污物覆蓋,已難以分辨,為了避免在清洗過程中,損傷發(fā)髻顏料,引起掉色,需在對其顏料進行成分分析和保護處理之后,再做進一步的清洗。發(fā)髻頂部的鎏金,大部分都已脫落,露出青銅基體,且在長期的保存過程中,已形成了一層穩(wěn)定的銹蝕產物,故亦不做處理。
免責聲明: 本網部分文章和信息來源于互聯網,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和學習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立即聯系管理員我們會予以更改或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對使用本網站信息和服務所引起的后果,本網站不作任何承諾